所有設計專案,應該在 Google 文件開始
大多數的設計師太快埋首於 UI 工具
新的設計專案開跑了,通常會發生哪些事情?
有可能是準備好啟動會議。為了盡量讓事情有效率,受邀名單小小的。有些人無法參加、腦力激盪出幾個點子。大多是少數幾個人之間在對話,其他人就只是聽著。有些人看一下通知訊息,專注力飄走了。幸好,有人在做筆記。會議結束後,設計師開始在 Figma 或 Sketch 消化每個人的願景,有可能還會參考一些產品來獲得靈感。設計師試了幾個角度,其中幾個存起來。沒參加到啟動會議的人,一星期後才晃進來,留下幾個回饋。你解釋:早就討論過那些相似的點子了。
就是這麼回事⋯
在這樣的專案流程,關係人沒什麼時間參與,壓力也都堆在熟悉設計工具™的人身上。
這種流程裡,設計師就像守門員
優秀的設計,很少是從單打獨鬥的天才產出的,而是廣泛納入設計師與非設計師的團隊。然而,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使用產品原型工具。
所以,如何邀請更多人參與設計探索?
所有設計專案,應該在 Google 文件開始
(或 Dropbox Paper 或 Zoho Writer 或任何一款你家使用的協作工具)
使用 Google 文件的功效:
- 降低進入門檻:使用 Google 文件的設計探索,可以讓比較多人參與。
- 比較容易大範圍灑網:打字很快,所以從各種角度探索點子也快。
- 專注在問題:人就是很難忽略圖片。每個人被限制在文字時,能夠保持專注,而不會被視覺或某些工法分心。
讓我們細說分明。
降低進入門檻
設計師不會是一直有最好點子的人。任何地方都會有優秀的點子:產品經理、業務、客服⋯等。問題就在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使用設計軟體。設計應該是歡迎大家參與流程,而不是鎖起來、擋在外面。
Google 文件降低了進入門檻,每個人都在相同的條件進行腦力激盪。一開始就讓每個人都能有所表示,可以避免工作事項成為穀倉、納入不同觀點,最終打造出更好的產品。大家覺得自己是流程裡的一份子時,也產生熱情。
以 Google 文件開始,使得的工作事項在初始階段就得以互相交流,大家在任何階段都可以參與。非常適合分散式、跨時區的團隊。
盡早以團隊進行設計,避免之後成為少數決定的設計。
比較容易大範圍灑網
探索設計的時候,最好儘早大範圍灑網,納入考量的解決方案不設限。文字有這方面專長:快速地拆解問題、搭起潛在解決方案,充分討論使用情境。這時候的完整度,要做修改還很便宜。
畫圖和寫程式會花更多時間。太早這樣做的話,會落入不正確的細節規模,探索設計就慢下來了。每個人都發聲過、整個團隊開始聚焦在一兩個點子之後,技法會更有效。
專注在問題
人類是視覺動物。只要看過圖片,就很難忽略。會引發錨點誤差,也就是變得以最先看到的事情為基準。發生這狀況時,我們很難重整心智模式,發掘另一種方法。
如果過早以圖片著手,容易愛上手法,看不到問題。在最佳解決方案出現之前,討論就變成設計評論 (design critique) 了。文字沒有這種問題,因為易於拆解,快速前進。
限制在文字的時候,每個人都專於問題本身,還有因此被影響到的事情。
實作起來是什麼樣子?
在 Stack Overflow,每個專案開始時稱為功能規格。在 Dialpad,叫做產品總覽 (Product Review Descriptions)。遇到得花費一兩天以上的專案時,就會新增一份文件。通常,產品經理、研究員或設計師打好新文件草稿後,便邀請其他人填寫基本訊息。
文件還很隨性,結構和內容沒有嚴格規範。 通常包含:
- 背景與問題
- 目標、非目標
- 成功的模樣
- 研究
- 需求
- 設計點子
- 考慮過的替代方案
- 什麼情況會搞砸?
- 如何衡量成果?
- 值得一提的討論
我常常在聊天室貼上文件的連結,說:「大家,我們正在做這件事,如果有興趣的話,歡迎回饋」,接著用 @ 指名文件裡相關段落的團隊,問他們問題。
進入門檻降低了,團隊比較容易快速大範圍灑網。
我還會加上會議記錄和設計評論的回饋;放上最新版本的設計、相關專案的連結;讓大家都能看到已經討論過的總結相關對話記錄或電子郵件討論串,也不用四處打開留言討論串,尋找已經討論過的事情。
這份文件最後成為設計考據概要。任何人都能夠閱讀文件,瞭解問題、看到在專案期間裡,設計如何逐漸演化。
團隊已經將方向縮至一、兩個,而且已經想透核心使用者體驗後,我才會打開 Figma。每個人的步調可能不太一樣,但我覺得在視覺設計工具裡,探索是比較慢的。
結論
我非常喜歡過去幾年裡,如此的工作方式。團隊夥伴說:很前期就參與設計流程,令人覺得受到重視。部門之間的合作變好了,讓設計真正成為團隊運動。因為在流程中攔截到各式各樣的回饋意見,使得設計比以前更好。
你有類似的流程嗎?文件有些不同?希望可以跟大家交換筆記!請在 Twitter 標註我,或寄封信。
感謝 Vicky Cheng 在這篇文章初期草稿的回饋。